欢迎访问鸥维数据旗下鸥维志愿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400-139-8015
小程序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微信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帮助
地区坐标 请选择地区 
  • 院校
  • 文章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 | | 公办 | 理工类
院校官网:http://www.jstu.edu.cn/ 招生电话:0519-6999580
  • 学校概况
  • 开设专业
  • 学校介绍
  • 招生简章
学校概况
是否是985
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
创建时间
1984
博士点数
0
隶属于
教育部
硕士点数
2
招办电话
0519-6999580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学校网址
所属城市
常州市
办学层次
开设专业
专业名称
层次
学科
专业类别
学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财务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本科
理学
数学类(本)
四年
交通运输
本科
工学
交通运输类(本)
四年
机器人工程
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本)
四年
通信工程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小学教育(师范)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类(本)
四年
工业设计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功能材料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汉语言文学
本科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环境设计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德语(师范)
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旅游管理
本科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本)
四年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动画
本科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四年
应用化学(师范)
本科
理学
化学类(本)
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工学
仪器类(本)
四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工学
电气类(本)
四年
酒店管理
本科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本)
四年
学前教育(师范)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类(本)
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师范)(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商务英语(师范)
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美术学
本科
艺术学
美术学类(本)
四年
环境工程
本科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会计学(师范)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统计学
本科
理学
统计学类(本)
四年
网络工程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汽车服务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教育学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类(本)
四年
日语
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环境科学
本科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科
工学
纺织类(本)
四年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秘书学
本科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摄影
本科
艺术学
美术学类(本)
四年
自动化
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本)
四年
应用心理学
本科
理学
心理学类(本)
四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英语
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产品设计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经济统计学
本科
经济学
经济学类(本)
四年
车辆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金属材料工程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
四年
金融学
本科
经济学
金融学类(本)
四年
市场营销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增材制造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智能车辆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本科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本)
四年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本)
四年
跨境电子商务
本科
管理学
电子商务类(本)
四年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本科
教育学
体育学类(本)
四年
储能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本)
四年
学校介绍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各类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中外文藏书190万余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数智化产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学院、电池材料产业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9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博硕研究生导师200余人,聘请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产业教授。现有院士2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2人、曾宪梓教师奖7人,江苏省突贡、“外专百人”“双创人才”“特聘教授”“333工程”、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优青等200余人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2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卓越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江苏省重点建设产业学院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平台(项目)20余个(项),省级和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等近120余个(门、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近五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500余项。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0个。 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6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0项,横向科研课题近160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4.5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00余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23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英、法、美、加、澳、新、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百余名外籍教师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
就业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