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鸥维数据旗下鸥维志愿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400-139-8015
小程序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微信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帮助
地区坐标 请选择地区 
  • 院校
  • 文章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 | 公办 | 医药类
院校官网:http://www.ahtcm.edu.cn/ 招生电话:0551-5169029
  • 学校概况
  • 开设专业
  • 学校介绍
  • 招生简章
学校概况
是否是985
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
创建时间
1959
博士点数
3
隶属于
教育部
硕士点数
35
招办电话
0551-5169029
学校类型
医药类
学校网址
所属城市
合肥市
办学层次
开设专业
专业名称
层次
学科
专业类别
学制
中药学(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医学
中药学类(本)
四年
针灸推拿学(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本)
五年
中医儿科学
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本)
五年
药学(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医学
药学类(本)
四年
制药工程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药物制剂
本科
医学
药学类(本)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
四年
应用心理学
本科
理学
心理学类(本)
四年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本)
四年
保险学
本科
经济学
金融学类(本)
四年
中医学(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本)
五年
中西医临床医学(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医学
中西医结合类(本)
五年
康复治疗学
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本)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生物制药
本科
工学
生物工程类(本)
四年
医学信息工程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
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类(本)
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护理学
本科
医学
护理学类(本)
四年
中医康复学
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本)
五年
医学检验技术
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本)
四年
中医骨伤科学
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本)
五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医学影像技术
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本)
四年
医疗保险
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本)
四年
人工智能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运动康复
本科
教育学
体育学类(本)
四年
学校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8194人(其中博士、硕士2673人),有17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44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61人。有国医大师3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名中医4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皖江学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9人,省杰青5人,省优青2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2人,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有博士生导师93人,硕士生导师782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 学校现有28个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3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及4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各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1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2个。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6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7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一等奖16项。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和赢卓奖学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5项。学校重视实践育人,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4%。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来,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4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90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以上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2017年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有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0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不断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围绕以中医药为主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加强与地方政府产学研合作,与黄山、亳州、六安等17个市县人民政府及一大批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建有5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教育与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希腊、马来西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希腊设立安徽省第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安徽中医药大学雅典中医药中心。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中短期培训。 学校注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 目前,学校立足“四新”建设,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统筹推进中医药学与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类的协同发展,构建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开放荣校”六大战略,秉持“北华佗、南新安”办学特色,全面构筑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外交流高地,引领安徽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成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平、行业有影响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
就业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