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鸥维数据旗下鸥维志愿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400-139-8015
小程序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微信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帮助
地区坐标 请选择地区 
  • 院校
  • 文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 | 公办 | 理工类
院校官网:http://www.sues.edu.cn/ 招生电话:021-67791000
  • 学校概况
  • 开设专业
  • 学校介绍
  • 招生简章
学校概况
是否是985
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
创建时间
1978
博士点数
0
隶属于
教育部
硕士点数
12
招办电话
021-67791000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学校网址
所属城市
上海市
办学层次
开设专业
专业名称
层次
学科
专业类别
学制
机械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车辆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汽车服务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机器人工程
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本)
四年
智能制造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本)
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自动化
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本)
四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工学
电气类(本)
四年
广播电视工程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人工智能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金融学
本科
经济学
金融学类(本)
四年
工程管理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
四年
旅游管理(邮轮经济)
本科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本)
四年
工业工程
本科
管理学
工业工程类(本)
四年
财务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管理科学(东方管理)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市场营销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物流管理
本科
管理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四年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本)
四年
养老服务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本)
四年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本)
四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制药工程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环境工程
本科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药物化学
本科
医学
药学类(本)
四年
涂料工程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焊接技术与工程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电子封装技术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广告学
本科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本)
四年
摄影
本科
艺术学
美术学类(本)
四年
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艺术与科技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产品设计(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环境设计(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工业设计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飞行技术
本科
工学
交通运输类(本)
四年
飞行器制造工程
本科
工学
航空航天类(本)
四年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本科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四年
交通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本)
四年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科
工学
纺织类(本)
四年
纺织工程
本科
工学
纺织类(本)
四年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本)
四年
表演
本科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四年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本)
四年
铁道工程
本科
工学
土木类(本)
四年
交通运输(国家特色专业)
本科
工学
交通运输类(本)
四年
翻译
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数据计算及应用
本科
理学
数学类(本)
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本科
工学
纺织类(本)
四年
国际商务(旅游及商务管理)(中瑞合作办学)
专科(高职)
财经商贸大类
经济贸易类(专)
三年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科(高职)
装备制造大类
自动化类(专)
三年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科(高职)
装备制造大类
自动化类(专)
三年
数控技术
专科(高职)
装备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三年
应用电子技术
专科(高职)
电子与信息大类
电子信息类(专)
三年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科(高职)
装备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三年
工业机器人技术
专科(高职)
装备制造大类
自动化类(专)
三年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科(高职)
装备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三年
学校介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工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海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1980年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1476亩,总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32.2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10.43亿元。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创意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63个;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共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播电视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交通管理、物流管理、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纺织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铁道工程共19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交通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通过AABI专业认证。 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4400名。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智库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1个。自2016年来,学校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项,其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2项,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2年获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0余项;以第一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29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哲社类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500余项。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977人,其中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15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1.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78人。学校目前在岗各类国家级人才2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部级人才及人才项目获批者104人。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校内涵建设和学生培养。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创意设计学院,设有中韩、中法和中瑞等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博士联合培养、硕士和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毕业设计、海外实习、线上课程、国际产学合作、国际友城等110多个海外学习交流项目,为学生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海外学习交流平台。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交流,每年接收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攻读学位、短期交流和语言培训。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
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
就业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