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鸥维数据旗下鸥维志愿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400-139-8015
小程序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微信
    高考志愿填报,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
帮助
地区坐标 请选择地区 
  • 院校
  • 文章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 | | 公办 | 理工类
院校官网:http://www.aust.edu.cn/ 招生电话:(0554)6668487
  • 学校概况
  • 开设专业
  • 学校介绍
  • 招生简章
学校概况
是否是985
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
创建时间
1945
博士点数
34
隶属于
教育部
硕士点数
133
招办电话
(0554)6668487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学校网址
所属城市
淮南市
办学层次
开设专业
专业名称
层次
学科
专业类别
学制
安全工程
本科
工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土木工程
本科
工学
土木类(本)
四年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本科
工学
兵器类(本)
四年
采矿工程
本科
工学
矿业类(本)
四年
勘查技术与工程
本科
工学
地质类(本)
四年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科
工学
水利类(本)
四年
地质工程
本科
工学
地质类(本)
四年
环境工程
本科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建筑学
本科
工学
建筑类(本)
五年
工程管理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
工学
土木类(本)
四年
风景园林
本科
工学
建筑类(本)
四年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本科
工学
土木类(本)
四年
工程造价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工业设计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车辆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工学
仪器类(本)
四年
自动化
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本)
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通信工程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工学
电气类(本)
四年
矿物加工工程
本科
工学
矿业类(本)
四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制药工程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应用化学
本科
理学
化学类(本)
四年
能源化学工程
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
四年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本科
工学
兵器类(本)
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物联网工程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理学
数学类(本)
四年
工程力学
本科
工学
力学类(本)
四年
应用物理学
本科
理学
物理学类(本)
四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理学
数学类(本)
四年
应用统计学
本科
理学
统计学类(本)
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日语
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英语
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四年
临床医学
本科
医学
临床医学类(本)
五年
预防医学
本科
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本)
五年
医学检验技术
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本)
四年
药学
本科
医学
药学类(本)
四年
护理学
本科
医学
护理学类(本)
四年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电子商务
本科
管理学
电子商务类(本)
四年
金融学
本科
经济学
金融学类(本)
四年
市场营销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本科
经济学
经济学类(本)
四年
测绘工程
本科
工学
测绘类(本)
四年
遥感科学与技术
本科
工学
测绘类(本)
四年
动画
本科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四年
社会工作
本科
法学
社会学类(本)
四年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
法学
政治学类(本)
四年
网络与新媒体
本科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本)
四年
资源勘查工程
本科
工学
地质类(本)
四年
智能材料与结构
本科
工学
材料类(本)
四年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智能制造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区块链工程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智能采矿工程
本科
工学
矿业类(本)
四年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软件工程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信息安全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土木类(本)
四年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本科
工学
土木类(本)
四年
导航工程
本科
工学
测绘类(本)
四年
交通工程
本科
工学
交通运输类(本)
四年
消防工程
本科
工学
公安技术类(本)
四年
会计学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财务管理
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本)
四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本)
四年
机器人工程
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本)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本)
四年
储能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本)
四年
新能源汽车工程
本科
工学
机械类(本)
四年
卫生检验与检疫
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本)
四年
职业卫生工程
本科
工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本科
工学
测绘类(本)
四年
应急技术与管理
本科
工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四年
人工智能
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本)
四年
智能建造
本科
工学
土木类(本)
四年
学校介绍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淮南校区占地约3200亩,合肥校区占地340亩。 学校创建于1945年,与合肥工业大学同根同源,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迁至合肥,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有关的学科专业、部分基础课教师等整建制迁至淮南。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并入。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5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3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其中双聘院士28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15”产业创新团队4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5个III类高峰学科,3个高峰培育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先进制造、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1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8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行业“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获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项,其中省部一等奖3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1400余件。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拥有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47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高等研究院(合肥)等。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承建单位之一,负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向研究工作;参与大健康研究院建设,负责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筹建;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建设。 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有来自2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 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继续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
就业分析
查看更多